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您当前的位置 :烟台文艺网 > 文艺作品 > 小说散文 正文

王孟子:一片冰心在烟台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4-10-22 13:36

  在中国北方辽绵的海岸线上,烟台或许并不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但在一百年前,那个屈辱的岁月,北方众多的美丽港湾多半被洋人夺去,“只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因此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中,烟台的海是别样的亲切与广博,她以自己阔达的胸怀、美丽的容颜以及奇幻的神韵,陶冶着人们的性灵与情感。而“在这‘人们’二字中间”,还特别包括一位著名的作家——冰心先生。

  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境遇如何,对其一生都影响深远,对一个作家尤甚。作为第二故乡的烟台,冰心先生在这里度过了长达八年的童年生活,烟台的大海也给予了她最初的艺术熏陶。冰心在《信誓》里写到:“文艺好像海的女神,我是忠诚的舟子,寄一叶的生涯于她起伏不定的波涛之上。她的笑靥,引导了我的前途;她的怒颦,指示了我的归路。”正是借着海的引导和指示,即使是“单身独自”,冰心也能“感到无限的欢畅与自由”。

  “爱海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的爱起来的”,这是冰心先生在横渡太平洋时说起的。而当风浪来袭轮船时,全船的人都躺下了,只有她一人坐在船顶上,“渐渐的觉得快乐充溢,怡然的笑了。”她觉得自己的身心,与大海离得愈来愈近,仿佛要去接近海的女神的邀请,去赴她的夜宴似的。此时此刻,她想到了父亲,念起了母亲,还有三个可爱胞弟以及烟台的港湾。她的心魂也因此“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感到庄严”。美丽的回忆,使这位海的女儿,觉得海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船就是母亲给她安置的摇篮。几百个婴儿都在安睡,唯独她,这个清醒的女儿,还在倾听母亲给她讲故事。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它的细节一定分外精彩。

  冰心先生是幸运的,烟台曾留给她温暖幸福的童年,所以它的细节才分外精彩。她的家人,给了她丰溢而真挚的爱,正是这种温柔动人的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灵里,成为她思想和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好出发点。母亲杨福慈温柔贤惠又知书识礼、能诗善文,对冰心先生关心备至。冰心先生曾描述自己同母亲的关系:“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冰心先生就这样一直沐浴在母亲温柔深沉的海洋里,灌溉了她童年时代的心田,也滋润了她一生的情感。父亲谢葆璋,是爱国海军官,也是风雅中人,更是与冰心先生舔犊情深。冰心先生对父亲的爱,也包含着对于他的事业的崇拜之情。冰心先生在文学创作中的坚定和执着,无疑是接受了她父亲精神力量的影响,难怪冰心先生有诗云:“父亲啊!我怎样的爱你,也怎样爱你的海。”除了双亲之爱,冰心与三个小弟有着手足深情。他们在一起时,“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可见对大海的爱恋之情,自小便萦绕着他们,冰心先生也同弟弟们说:“我希望我们都像海。”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成为冰心先生爱之性灵的最初养料,也玉成了她文学创作的丰收,一改古人“穷而后工”的观念。而海的意向,在冰心先生心中也丰富为爱的象征,并不断净化着她的性情,启迪着她的灵感。“从这一天起,大海就在我的思想感情上占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

  “烟台的一切是她童年生活最初的舞台”,而冰心先生“整年整月所看到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生活虽然,但冰心先生常常一个人抱膝坐在石阶上,沉默地注视着烟台的大海,驰骋着自己天真的想象。潮起的时候,冰心先生的心连同着海潮漂浮起来;潮退的时候,冰心先生的心也随着海岸一起被吸卷过去。大海神秘威绝的一面并没有让冰心先生产生恐惧,而是对其深沉奥秘、变幻无穷的大海充满了爱恋,然后又转为对大海的颂扬和膜拜,从大海中捕捞着哲思与情趣。清明之日,抱膝沙上,悠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倚窗观涛,闲看浪打崖石。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伴,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就这样,“命运如同海风一样,吹着青春的舟,飘摇的,曲折的,渡过了时光的海。”即使是在后来,进入高龄又遭遇到动乱的时候,冰心先生也仍然深爱着海:“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与的时候,我一想到大海,我的心胸就开阔了起来,宁静了下去!”大海是生之源,死之所。冰心先生曾一度提到死后,希望“以万顷沧波作墓田”,“葬在海波深处”。那是何等的凄清,何等苍凉,又何等豪迈啊!大海的美丽多姿给冰心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在她心中,烟台的大海是爱的化身,是童年美丽的回忆,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总称,是灵魂深处的栖息之地,是一生都抑制不住的美丽冲动。海滨的一草一木,一沙一沫,与冰心先生的“生命小树”相映成趣,吸收着山风海涛,成为其最初的恋慕。而大自然之美,又反过来陶冶着冰心先生的善良心地,成为培育其爱国思想的热土——她是多么想好好保护着这美丽而珍贵的祖国的山与海啊!就这样,烟台成为冰心先生永远的精神故乡。

  烟台的海恋,一直伴随着冰心先生的成长,融入到了她的生命,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冰心这位富于幻想的女孩子,她在小小年纪时,便构想了自己未来的生活,而且她的想法又是多么的高尚——她要为众生而操劳,终生当一个汪洋大海里的灯台守。“我最喜欢在风雨之夜,倚栏凝望那灯塔上的一停一射的强光,它永远给我以无限的温暖快慰的感觉!”“但是,唯一的条件,灯塔守不要女孩子!”然而“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最终,冰心先生还是凭借着一颗“海化”的心,将满心的爱诉诸笔端,用温婉的文字来照亮人们的内心,不过这是后话了。

  随着生活的变迁,长大后的冰心先生离开了烟台,离开了“故乡的海波”,又离开了温暖和谐的家人;来到了北京,来到了美国,来到了昆明;开始不断地接触着庞杂的社会,不断地成长与思考,同时也不断地用笔记录下来。这个初出茅庐的思想纯洁的女青年,心中满是关于美、关于善的意念和印象,她也希望世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像她自己和她的家庭一样的幸福。然而在那个布满阴霾的年代,她却见到了许多普普通通而心地善良的人们遭遇着不幸,于是她心中那片盛满爱的海洋变得不平静起来,渐渐被时代的浪潮推上了文学的道路。

  茅盾先生说的好,“她(冰心)在家庭生活小范围里看到了‘爱’,而在社会生活这大范围里却看见了‘憎’。”这种矛盾的心理,是作为爱国青年的冰心,心中难以排遣的忧郁和苦闷。所以她在歌颂快乐的同时,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同时,也不曾忘记了失望。有人说她“何苦多作悲观语,令人读之,觉满纸秋声。”其实这只是冰心先生在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积极的事业”罢了。所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无论这世界让冰心先生如何的失望,她也只是用温婉忧郁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态度,轻轻含蓄地吐露出心扉。冰心靠着一片赤子之心,用文字托起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来医治社会和青年的疾病,使自己同时代的人们快乐起来,并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渐地走向进步。而这种高尚的创作旨趣,源于在烟台海滨度过的快乐童年,这深固地刻划在她的人格和气质上,使冰心先生能够始终宝爱生活,尊敬生命,始终能够将那情爱之杯,满满地斟,让世人满满地饮。“知识的海中,神秘的礁石上,处处闪烁着怀疑的灯光呢。”而冰心所扮演的,正是一个社会陆岛上的灯台守的角色,用温婉明亮的文字,用永恒持久的爱,为渡海的众生们,照亮前行的路,指向光明的前程,就像烟台芝罘岛上的灯塔一样光亮持久。

  冰心先生在为她的文集写的序中谈到:“我的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它有时经过荒芜的平野,也有时经过青绿的丘陵,于是这流水的声音,有时凝涩,也有时通畅,但它还是不停地流着。”她把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想象为美丽宽广的大海,并不断努力向她趋近,不断趋近着真善美。沿着这条通“海”之路,冰心先生源源不断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片冰心”,孜孜不停地“海化”着每一位读者,让人们不住的驻足留念,使幸福和苦难的人们都能觅到爱的本真、生命的本源。而这颗“冰心”,不在“玉壶”,而在烟台!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