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您当前的位置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书画鉴赏 正文

有感于刘泽文的艺术成就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4-07-25 12:38

  2001年9月4日,北京秋高气爽,“刘泽文速写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种专门以速写为内容的展览,已有很久未见到了。速写,这门曾与革命烽火密切相关,又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火热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艺术,近些年颇有些消沉了。想不到在新世纪开端的岁月,刘泽文这位中年的山东汉子,没声没响地奉献出百多幅风格独特的速写作品,举办了这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人民美术出版社同时出版了《刘泽文速写集》,为趋向沉寂的速写园地平添了一份生机,令人为之精神一振!

  泽文的速写风格独特之处,在于气势的奔放,用笔的泼辣,在线的苍劲有力之中,又显得灵巧潇洒,看得出画家那粗壮的大手是如何的运用自如,常常一笔下来,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速写,当然要在速字上下工夫。而速,又要显现其造型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否则,必然欲速则不达。泽文的速写所以能在速中达到完美,这既要熟练地掌握技巧,同时,还要敏锐地观察、熟悉笔下的对象,在“速”中抓住其性格特点,从而表达出他(她)们的气质神韵来。泽文所描绘的外国题材,我大都不熟悉,但可以感受到那些作品中的人物不同性格特点。连维也纳图、威尼斯等地的街头雕塑,也都在廖廖数笔之下,突出显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而在表现胶东半岛极端的大渔岛的作品中,我一下看出我熟悉的乡亲们的身影。记得那是1950年春天,我做为新闻记者在大渔岛住了十多天,拍摄下这个渔村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新面貌,包括渔村的青年男女们的形象。如今,虽然事隔半个多世纪了,从泽文的速写中,我又看到那只有胶东渔村姑娘才会有的那尊矫健的身影,特别是那富有魅力的闪现着智慧的目光。

  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曾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罗丹艺术论》人美版25页)又说:“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所能做到的一;样,只画出一些浮面的线条,如果他一模一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联系起来,那末他丝毫不配受人赞美。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种肖似是唯一重要的。雕塑家和画家应当通过面貌去探索的,就是这种肖似。”(同上,66页)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到这一问题时也指出:“焚·代克的一张笔致毫放的速写就比但纳的肖像有力百倍;而且不论是绘画是别的艺术,哄骗眼睛的东西都不受重视。”(见该书18页)从泽文的速写,我似乎感受到他正是从这方面获得了成功。当然,我不是说他的作品篇篇如此。但是,正是这些特点,使我觉到作品的生命力。这是为他长期在艺术实践中深入生活,在艺术上刻苦追求分不开的。这样的速写,必会为今后的创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谈起刘泽文的艺术生涯,还必须谈一下他的连环画创作。连环画是我与泽文从结识到现在近30年的友谊钮带。泽文同志1963年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70年转业到烟台新华书店任美工,随后又调到山东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任美术编辑。青年时代的军旅生活和转业后的美术编辑工作,使他与连环画、年画。水粉画等画种结下了深厚情缘,也锤炼出了他的艺术才能。他的作品旱就跨出了山东故土,在全国受到重视。他和王启民、袁大仪合作的长篇连环画《桥隆飚》(共上下两册396幅),是根据曲波(著名小说《林海雪原》作者)原著、江晖改编脚本而绘成的。这部以胶东抗日战争为背景、歌颂了平民出身的抗日斗士桥隆飚和战友如何从自爱的抗日斗争到接受共产党领导,成为自觉的共产主义英雄人物。作品的历史背景正是刘泽文他们土生土长的胶东大地。泽文他们三人接受了这一任务后,又深入到作品有关的地区体验生活,画了大量速写,采访了相关的人物和素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三条山东大汉背着一大包画得十分细嫩又生动的画稿跑进了我的办公室,身上似还带着山东家乡的泥土气息,使我打开画稿时,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桥隆飚魁梧豪迈的身影,还有那些各具性格特点的抗日军民们,跃然纸上,与人物相衬托的山川河谷,农田村舍,大都刻画出胶东特有的地方特色,使我这个久久远离家乡的人更感到如身临其境。这套连环画的出版可以说是继韩和平、丁斌曾画的《铁道游击队》、华三川画的《交通站的故事》、顾炳鑫画的《黎明的河边》之后又一部歌颂山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力作。两年后,刘泽文等三人又完成了由王素根据刘知侠(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作者)原著改编的《神勇的侦察兵》(共174幅),这又是一部表现山东人民子弟兵的可歌可泣事迹的连环画,作品在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神态的表现上,在技法的熟练程度上,可以说更提高了一步。这几部作品都成为人美社的保留书目。事隔20年左右了,至今我再翻阅这几部作品时,益发感受到其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点,不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啊,像这样的作品,在今日的连坛是极少出现了……

  欣赏了泽文的一部部画集和近期的速写作品展,当我应邀为展览开幕剪彩后,与泽文那粗壮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我又深深感到:这位山东壮汉的艺术生命正象历经风雨的大树,其根基已经深深扎在大地深层,只要不离开大地,就会有无尽的生机!

  2001年中秋节前夕

  姜维朴: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美术杂志编委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